實際成效 因人而異 請諮詢專業醫師[/su_note]
隨著台灣醫療的進步,缺牙的解決方案,除了固定牙橋及活動假牙外,還有人工植牙這個選項。在歐美國家,植牙治療大多由口腔外科、牙周病科及贋復牙科進行治療,因為上述的專科醫師們對於齒槽骨及角化牙齦的手術、理想咬合調整均有豐富臨床經驗、紮實訓練和嚴謹認證。而台灣的植牙治療如雨後春筍般的風行,只要醫師有受過短期訓練,馬上就可幫患者植牙,儼然成為牙科顯學之一。
然而植牙治療需要有不同科別,如:牙周病科、贋復牙科和齒顎矯正科的跨科整合治療,才能訂出一套符合需求的客製化理想治療計畫,其實要考慮的層面是相當廣泛的。但患者往往就現有的口腔缺牙情況,沒有進行整體治療計畫評估就直接植牙,許多患者以為植牙只是一次性的治療,加上不了解治療後定期追蹤的重要性,而忽略後續的定期追蹤,導致植體周圍炎發生率高居不下,所以在術後2至3年甚至變成植牙失敗的原因。
如何選擇人工植牙醫師?
整個人工植牙治療的過程中,扮演最重要的靈魂角色就是植牙手術醫師,該醫師應該具備人工植牙專科醫師的認証,該醫師若能取得專科醫師認証,表示其植牙手術有一定的經驗與水準。
建議患者不要只忙著比價或殺價,而應慎選具有專業知識與經驗的植牙醫師,該具備七大條件:
1、應提供曾做過的成功案例跟病人說明。
2、對病人的病史充分了解。
3、收集充分的資訊,例如照 X 光、電腦斷層掃描,仔細評估病人的骨頭條件是否良好,才能正確診斷。
4、牙醫師要有耐性,願意花時間說明及溝通,包括病情及風險評估、費用、植牙後的正確使用及清潔方式等等,並且讓病人有足夠的時間考慮。
5、提供清楚的治療計劃,例如是否需要進行骨引導再生術(補骨粉),給病人治療選項,例如有些部位適合植牙、有些部位可做傳統假牙,不一定只有植牙一種選擇。
6、必要時提供協同醫療,例如搭配口腔外科或牙周病專科醫師,共同完成較困難的口腔重建。植牙周邊牙齒的牙周病是否被有效控制,是造成植體周圍炎的重要關鍵。許多患者以為缺牙部位接受植牙即可,而忽略鄰牙的牙周病正在惡化中,導致植體周圍炎的發生。所以植牙前全口的牙周病須被完整治療或手術,植牙後的追蹤也是不可少的。
7、術後能長期提供定期回診照護及必要的醫療 (萬一植體有任何問題時),所以患者要評估這家醫院或診所能否長期提供服務。